close

  數據:張國棟 製圖:於海員
  原標題:活法並不少,選好更得乾好——化解產能過剩行業分析·鋼鐵篇(下)
  齊淮東四月的日照,天青海藍。
  離海不遠的嵐山區虎山鎮,日照鋼鐵精品基地的工地上車流不息,地基正在一畝畝夯實。
  山鋼集團董事長任浩慨嘆:“這不僅是山東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的重點項目,更是山鋼的‘希望工程’‘生命工程’。”
  在當前風雨飄搖的市場形勢下,“生命工程”之說並不為過。精品基地建成後,將形成850萬噸鋼產能,占目前山鋼總產能的1/3,產品以海洋工程、船舶、機械用鋼,以及汽車鋼、家電鋼等高端品種為主。這意味著,精品基地不僅承擔著落實山東將鋼鐵產能向沿海轉移的重擔,也將成為山鋼產業升級的“金鑰匙”。山鋼已向這個基地註入遠超濟鋼、萊鋼之和的64億元資本金,年內投資將達到80億元。
  在山鋼,還有一項改革具有深遠意義——在所有子公司建立和發展員工持股、其他社會資本參與的混合所有制,傳統實體產業納入改革範疇。“這將為產業結構升級提供強勁的體制性動力。”任浩說,對於山鋼,今年是個關鍵年,再過一段時間,可能會有一些有利因素出現。
  但這畢竟只是一家之舉,對全省20多家鋼鐵企業來說,如何擺脫困境,甚至生死的問題,嚴峻地擺在面前。“鋼鐵業早已從機會時代轉向經營時代,從過去的需求性增長轉為競爭性淘汰。”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認為,產能過剩加快了鋼企分化,過不了一年,一批“弱不禁風”的企業將在洗牌中關門,“企業的‘死法’和‘活法’都不少,就看怎麼選,怎麼乾。”
  西王特鋼的生存之道,正在於一個“特”字。2010年,西王特鋼就達到了現有的300多萬噸產能,但此後就沒再擴大,而是著力把特鋼做精。現在西王的特鋼產品占到50%,利潤比普鋼高一倍還多。最近,他們又將目光投向“鋼中之王”軸承鋼。“規模不在大小,競爭力是首要的。德國一家小鋼企年產不足百萬噸,但已經發展了150年,就是靠品種質量培育了強大的生命力。”王勇分析,目前僅山東市場對軸承鋼的需求量就達100多萬噸,而山東鋼企卻只能產一二十萬噸低檔貨。於是,他們與同行業標準制定者——洛陽軸承研究所實行戰略合作,引進先進技術,主攻中高端軸承鋼,打造北方最大的軸承鋼生產基地。
  瞄準市場,嫁接先進技術實現產能優化升級,西王的做法值得借鑒。省發改委有關人士分析,我省是汽車和零部件製造大省,年產各類汽車200萬輛,但汽車板卻幾乎沒有產量,汽車企業只得到南方採購。軌道交通用鋼、家電板也是如此。“將過剩的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到高端、高附加值領域,應是鋼企努力的方向。”
  但這並不容易。產能置換,需要大量資金投入,而大多數鋼企的資金狀況捉襟見肘。據瞭解,全國鋼企平均資產負債率達70%左右,高的到100%甚至資不抵債,加之國家對過剩行業嚴控信貸,融資難上加難。
  “化解產能過剩,僅靠鋼企自救還不夠。”山東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認為,雖然鋼鐵產品已經完全市場化,民營鋼企更是遍地開花,但鋼鐵業發展始終受到各級行政力量的深刻影響。政府這隻手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,也是能否解開困局的關鍵。
  首先要止住產能的漲勢。“鋼鐵產能絕對不能再增了,各級政府必須痛下決心,堅決限住。”任浩樂觀地估計,如能維持住鋼鐵產能不增加,以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速看,三到五年內可將鋼鐵產能消化到較為合理的水平。
  限產能易,減產能不易。但按照山東的產能控制目標,減法是必須要做的,山東也是最早提出“減量調整”思路的省份。近日召開的省政府常務會議要求,積極穩妥推進鋼鐵行業建成違規項目清理整頓工作。這實際上已經釋放了一個明確信號,顯示了山東的決心。
  “政府不能幹預企業的生產經營,也不能強迫企業減產,但可以利用好監管手段。”卓創資訊鋼鐵網副經理郭凱說。比如環保,可採取更加嚴厲的排放標準,嚴格執法,將那些能耗高、污染重的企業堅決淘汰掉。還可以借鑒電解鋁行業階梯電價的做法,倒逼企業節能降耗,轉型升級。
  記者 張國棟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msf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